稻草手工艺品是民族地区旅游市场上的特色纪念品,是既有观赏性,又有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的技艺品。朝鲜族稻草编技艺始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朝鲜族人民为求生存,利用闲置的稻草编织出生活必需品和生产工具,历经坎坷,流传至今。近年来,和龙市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捷的交通优势、淳朴的民俗风情,将朝鲜族稻草编作为前景广阔、带动农民创收致富的好项目大力发展,2023年2月和龙市朝鲜族稻草编进入《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公示》。
一是强基础,营造“朝鲜族稻草编”保护氛围。和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推广,稻草编制工艺先后被列入延边州、吉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头道镇新民村村民朴允浩获得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在前人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手工技艺,并利用优质稻草进行工艺品加工,产品由原来的三种发展到十余种,有:稻草编织的簸箕、鸟巢、草鞋、鱼篓、花席垫、坐垫、鸡笼、动物模型等,其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国内沿海地区,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重宣传,开展“朝鲜族稻草编”传承活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打造品牌建设。积极组织朝鲜族稻草编产品参加每届“中国·和龙金达莱国际文化艺术节”“光东稻花香民俗展演”“龙门湖冬钓大赛”等节庆活动,让更多游客零距离感受“朝鲜族稻草编”魅力,丰富旅游产品内涵。其中金达莱文化旅游节已连续举办十三届,为朝鲜族稻草编传承人提供施展和展示的舞台,也利用节庆人气,增强社会和群众的广泛参与意识。
三是重传承,拓宽“朝鲜族稻草编”发展渠道。积极组织开展“朝鲜族稻草编”培训班。和龙市文化馆组织稻草编爱好者开展免费培训。通过培训不断培养“朝鲜族稻草编”爱好者,扩大传承人队伍,夯实“朝鲜族稻草编”项目传承基础,为“朝鲜族稻草编”传承和发展打好基础。坚持免费对外开放,开设“朝鲜族稻草编”培训。组织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深入开展培训,使更多人了解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和价值,扩大文化艺术人才队伍群体。小小草编,凝聚了朝鲜族人民在稻作农耕上的智慧,它既是和龙的特色文化,也为和龙拓宽了乡村振兴的道路,让农民能够通过巧编稻草秸秆增添收入,亲手为建设更美好的乡村再添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