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4 13:17 来源 : 和龙市乡村振兴局
打印 | 字号:

下先手棋、打主动仗——和龙市打造“研学+”特色研学基地

随着学校、培训机构、旅行社等在“研学”产业上的跨界融合,和龙市抓住机遇,加强高品质农文旅融合,依托当地特色优势推动“研学+”模式,打造多元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推动和龙市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建设桑参芝培育、民俗食品等产业为特色的观光体验与现场教学研学基地,打造农业“产学研”融合交流论坛。加强与院士、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协作,积极搭建高校、企业、合作社、栽培大户合作平台,建立科研、教学中心,有效促进了技术技能的沟通交流,产业知名度不断提升,有效带动研学基地驻地群众收入增加。依托联合国老龄事业可持续发展峰会组委会“世界长寿之乡” 及“世界老年宜游城市”品牌,打造以生态康养为主题的“八家子桑黄特色产业小镇”,在发展桑黄项目的同时,多措并举有序推进民族食品加工、珍禽养殖、水稻种植等产业共同发展,实现多元发展,遍地开花。大阳参业研学基地打造的“和龙林下参芝抚育系统”入选第六批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录,与长白山自然风光、人参种植、人参文化相互辉映。和龙市辣白菜研究院,以“以培训促就业”为指导原则,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目标,结合和龙特色产业发展,打造返乡创业基地,建设集产品研发、培训、教学为一体的具有朝鲜族传统民俗饮食文化的功能性交易培训中心,将技术链、政策链和产业链和谐的统为一体。

 

图一、小学生到光东村开展研学活动

二是建设红色印记、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为特色的研学基地,将光东村、延安村、金达莱等打造成乡村旅游新“打卡地”。立足多层次需求、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形式多样的新时代要求,采取“企业+村集体+村民”的运营模式,创新打造以光东村、延安村、金达莱村等为主的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光东村村史馆,将和龙市及光东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绘就的美好图景传播得更广,建设智慧农场,扩建童野乐园和露营地,针对中小学研学团体的特点形成成熟的课程体系。2023年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000人次,光东村荣获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践交流基地称号,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光东村签署特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协议。在金达莱村举办第十三届金达莱文化旅游节,共接待游客37.3万人次。利用渔浪村十三勇士抗日遗址、柴世荣将军事迹展览馆等红色教育资源,开展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红色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初心不改,赤诚奉献。

 

图二、学生参与桦皮树制作现场

 

图三、研学

三是建设边境风情、一汽文化、团建营地为优势的边境研学基地,推动“一汽小镇”、军舰山景区走向研学市场。精准定位于企业团建、青少年营地教育等领域的市场,着力推进辐射广泛的边境游、团队游以及营地教育的研学基地。柳洞村在“一汽”集团帮助下,建成全州第一个“五同”教育培训基地,柳洞村集体经济积累超过百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通过抢先抓早、争取主动,迅速提升了在全省的名气,已承接团中央、省委办公厅、乡村振兴旗手训练营、电商培训等第三方培训等域内、域外教育培训活动。上天村背靠被评为“国家级3A级景区”的军舰山,登上观景台可望图们江、红旗河、上天村稻田湿地以及“图们江第一口岸”古城里口岸。以朝鲜族文化为底色、边境自然风光为取材原点,结合朝鲜族民俗、山水、农耕等主题元素,采取“网络平台+宾馆+景区+农产品”新模式,吸引更多游客,到边境研学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