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市上下笃行实干,砥砺奋发,勇毅前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稳步向前。
图1 2020-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
图2 2020-2024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年末户籍人口147280人,比上年末减少2808人。其中,城镇人口89335人,乡村人口57945人。全年出生人口415人,出生率2.79‰;死亡人口1414人,死亡率9.51‰;自然增长率-6.72‰。在总人口中,朝鲜族人口74174人,占总人口的50.4%。
表1 2023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 |
年末数(万人) |
比重(%) |
全市总人口 |
14.73 |
— |
其中:城镇 |
8.93 |
60.7 |
乡村 |
5.79 |
39.3 |
其中:男性 |
7.44 |
50.5 |
女性 |
7.29 |
49.5 |
其中:0-17岁 |
1.27 |
8.7 |
18-34岁 |
1.87 |
12.7 |
35-59岁 |
6.34 |
43.1 |
60岁及以上 |
5.24 |
35.6 |
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98人,比上年末减少16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214人,增加5人;登记失业率为2.1%,比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70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农业产值5.67亿元,增长4.7%;林业产值1.22亿元,增长49.4%;牧业产值4.44亿元,增长3.7%;渔业产值0.22亿元,增长39.3%;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14亿元,增长0.3%。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1833公顷,比上年增加100公顷。其中,稻谷种植面积7290公顷,减少112公顷;玉米种植面积19742公顷,增加86公顷;大豆种植面积4800公顷,增加133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188000吨,比上年增加3500吨,增产1.9%。其中,稻谷产量44937吨,减产6.4%;玉米产量131938吨,增产4.7%;大豆产量11115吨,增产6.5%。
图3 2020-2024年粮食产量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1604吨,比上年增长7.5%。其中,猪肉产量4974吨,增长3.6%;牛肉产量5575吨,增长10.5%;羊肉产量122吨,增长7.2%;禽肉产量933吨,下降12.3%。禽蛋产量3209吨,增长5.1%。年末生猪存栏38419头,比上年末增长4.4%;全年生猪出栏60252头,增长0.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9.5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1%。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1.1%,重工业增长17.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31.1%,制造业增长5.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利润比上年增长9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14.09元,减少2.58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5%,比上年末提高0.8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12亿元,比上年下降8.5%。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总产值12.14亿元,增长2.1%。企业利润总额0.18亿元,增长47.2%。签订的建筑合同额25.08亿元,下降20.3%,其中本年新签订合同额9.49亿元,下降13.3%。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9.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78亿元,增长2.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0.24亿元,增长4.7%;金融业增加值2.60亿元,下降10.0%;房地产业增加值3.33亿元,增长2.1%;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7.33亿元,增长11.4%。
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109万吨,比上年增长3.5%;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31664万吨公里,下降1.1%;公路旅客运输量68万人次,增长1.6%;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9311万人公里,增长8.3%。
全年邮政行业国内函件3.92万件;报纸订阅84.71万份;杂志订阅12.18万份。移动电话用户12.7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4万户。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6亿元,比上年增长5.9%。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52亿元,增长6.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64亿元,增长5.3%。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13.05亿元,增长6.6%;餐饮收入2.11亿元,增长1.6%。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2.06亿元,增长58.5%;零售业零售额10.99亿元,增长0.4%;住宿业零售额0.38亿元,增长3.2%;餐饮业零售额1.73亿元,增长1.5%。
全年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0.95亿元,比上年下降13.4%;饮料类零售额0.08亿元,增长61%;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0.25亿元,下降41.7%;服装、鞋帽、针织品类零售额0.12亿元,下降5.1%;通讯器材类零售额0.06亿元,增长8.9%。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6.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4.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64.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6.4%。在总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3.2%;国有投资增长30.4%。
全年房地产施工面积15.2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4%。商品房销售面积1.05万平方米,增长16.5%。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62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4亿元,增长16.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3亿元,增长0.7%。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93亿元,增长0.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71亿元,增长3.1%;公共安全支出1.09亿元,增长2.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04亿元,增长4.1%。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5.60亿元,比年初增加5.7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15.97亿元,增加7.13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87.92亿元,比年初增加3.22亿元。其中,住户贷款20.42亿元,增加2.88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67.50亿元,增加0.34亿元。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保险公司22家,全年保费收入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1.07亿元,增长1.8%;财产险保费收入1.16亿元,增长1.7%。全年各类保险赔款支出0.79亿元,增长4.9%。其中,人身险赔款0.02亿元,增长25.5%;财产险赔款0.73亿元,增长4.4%。
八、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89元,比上年增长5.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05元,增长7.4%。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90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2%。其中,参保职工2.68万人,与上年持平;参保离退休人员6.68万人,增长2.6%。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3万人,下降2.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13万人,下降5.4%。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3.25万人,下降1.2%;城乡居民参保人数6.88万人,下降7.2%。工伤保险人数1.48万人,下降6.8%;生育保险人数1.38万人,下降2.8%。
年末全市共有社会福利机构 12个,收养人数459人。其中,民办福利院10所,收养323人;民政社会福利机构2所,收养136人。全市享受城镇低保人数3113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326人。
图5 2020-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图6 2020-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九、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教育
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1个, 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9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70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27人,注册护士318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54张。其中,医院310张,卫生院135张。
年末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40人,毕业生42人。普通高中2所,在校学生1214人,毕业生357人。普通初中7所,在校学生1627人,毕业生519人。小学5所,在校学生2924人。幼儿园在园儿童952人。
十、城市建设、环境和能源消耗
全年城市建设方面完成投资670.61万元,其中硬化方面共完成投资282.31万元。城区补修沥青2410.16平方米,维修人行道彩砖393平方米,施画道路标示线425.6平方米,维修路边石719米,补画及新增停车位1429个,维修市区检查井153座,疏通排水管道500米。亮化方面共投入资金244万元。绿化方面共投入198万元。
全年全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6%;青山断面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崇善、碧岩、关门、松月水库断面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松月水库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
全年总用水量11922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1%。其中,生活用水下降15.3%,工业用水下降10.3%,农业用水增加1.3%,人工生态环境补水增长6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4.8%。
注 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登记失业率来自市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城乡居民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和龙调查队;公路客货运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和龙市分公司;电信业务数据来自移动和龙分公司、联通和龙分公司、电信和龙分公司;招商引资、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市商务和外事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和龙中心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龙监管支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障局;城乡低保、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市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旅游、博物馆、图书馆等数据来自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和龙市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障局;用水数据来自市水利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